1減少基建費用,減少水量損失,同時降低運行的困難和費用;
2 對水質變化的適應能力較強,具有很強的刮泥能力,除泥效率高;
3 結構簡單,操作方便,易于實現自動控制;
4 運行平穩可靠,無跑偏現象,維修量小,只須在更換斜板(管)時做常規的檢修;
5 換向機構采用無機械接觸的接近開關,動作靈敏可靠;
布置方式:
1 當沉淀池長度 L≤30m,寬度 B≤9m 時應優先選用縱向布置。具體要求如下:
1)刮泥車運行方向平行于水流方向;
2)進水端沉泥量大,故池內集泥槽最好設在進水端,使大量沉泥刮送距離短,增強排泥效果。
2 當沉淀池長度 L>30m,寬度 B>9m 時應優先選用縱向布置。具體要求如下:
1)刮泥車運行方向垂直于水流方向,刮泥設備設置量較多,且各臺刮泥機負荷不一致,須采取不同的運行速度或工作周期,以適應進水端負荷大于出水端。
2)各隔池之間的集泥槽設排泥管廊,便于集中排泥和刮泥設備的布局。
結構原理:
GSGN 鋼絲繩牽引刮泥機主要由一套驅動卷揚裝置、八套立式改向滑輪、十二套臥式改向滑輪、二套換向機構、兩臺刮泥車和鋼絲繩組成。
驅動卷揚裝置設在池頂走道板上,兩套換向機構設在沉淀池集泥槽側,其位置應與刮泥車上碰桿相對應,二十套改向滑輪組與池壁上的預埋件焊接定位,兩臺刮泥車調協在池體底部的軌道上,一臺在刮泥行程的終端,一臺在刮泥行程的起點。每臺刮泥車首端用鋼絲繩與卷繩筒相連,兩臺車尾端用鋼絲繩連接,組成一個運行鏈,單向刮泥。
當電機順時針旋轉時,其中一個卷筒順時針旋轉,卷繞鋼絲繩,另一個卷筒逆時針旋轉,釋放鋼絲繩。在卷繞鋼絲繩的牽引下,兩臺刮泥車同時動作,其中一車刮泥板下降,作正向行駛刮泥。另一車刮泥板抬起,反向行駛空行程返回。當駛完全程到達各自的另一端時,通過碰桿觸動換向機構,并由它發出信號,使電機反轉。再做下一個同樣的往復運行。
技術參數:
